首页

优美之家免费

时间:2025-05-29 05:36:26 作者:教育部: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 浏览量:24769

  中新网3月21日电 据水利部网站21日消息,为反映水土流失状况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效,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3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2.76万km2,较2022年减少2.58万km2,减幅0.97%,减少量和减幅较上年度有所扩大,强烈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由2022年的18.74%下降到18.43%,水土保持率由72.26%提高到72.56%。与2011年相比,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减少超过十分之一。监测结果充分表明,我国水土流失状况连续实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水土保持率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向好。

  2023年,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全面提速增效,开启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土流失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各省水土保持率持续提升。大江大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区域及重点关注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均呈好转趋势。

  从类型上看,我国水力侵蚀面积107.14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55.62万km2,分别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0.77%、59.23%。水力侵蚀面积减少1.92万km2,减幅1.76%,风力侵蚀面积减少0.66万km2,减幅0.42%。水力侵蚀减少面积和减幅均高于风力侵蚀。

  从总体格局看,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西部地区减少量大,中部和东部减幅大。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22年减少1.71万km2,减幅0.77%。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0.54万km2,减幅1.90%。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少0.33万km2,减幅2.44%。

  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看,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持续好转,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减幅最高,为4.48%,是全国平均减幅的4.6倍。京津冀地区减幅为2.29%;长江经济带减幅为1.79%;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区减幅为1.44%;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减幅为1.40%,其中西北黄土高原减幅达到1.86%。

  从重点关注区域看,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22年减幅分别为1.28%、1.73%、2.03%。丹江口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水源区减幅为2.00%、2.18%。以风力侵蚀为主的三北地区减幅为0.75%。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分别为0.54%和0.31%。

  从大江大河流域看,水土流失状况均呈好转趋势。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辽流域(片)及东南诸河、西南诸河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112.62万km2,其中水力侵蚀面积93.10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52万km2。大江大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总体减幅为1.64%,各流域减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我国主要江河流域贡献了2023年全国水土流失总减少面积的72.54%、全国水力侵蚀总减少面积的89.76%、全国强烈及以上水力侵蚀总减少面积的85.43%。

  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看,40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减幅为0.92%,其中,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减幅达1.70%,是全国平均减幅的1.75倍,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减幅为0.56%。

  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看,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占其土地面积的27.56%,较2022年减少0.75万km2,减幅0.71%。其中,水土保持型生态功能区减幅最高,为2.05%。

  同时,水利部坚持将人为水土流失作为监管重点,全面强化源头严控、过程严管,组织开展全覆盖、常态化的水土保持遥感监管,构建以遥感监管为基本手段、重点监管为补充、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严格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行为。2023年全国人为水土流失发生率和侵蚀强度持续下降,人为扰动地块水土流失发生率降至47.79%,较2019年下降了29个百分点,强烈及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由2019年的31.52%下降到16.97%。

  近年来,水利部重点聚焦河道断流和湖泊萎缩干涸问题,加快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持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有效保障河湖生态流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2023年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通过卫星遥感影像对比分析,对乌梁素海、塔里木河、居延海、永定河等生态脆弱河湖复苏后的水土保持及生态改善情况进行了重点监测。结果显示,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影响评价区湖体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态环境持续好转。与生态补水前(2004年)相比,2023年乌梁素海生态补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355km2范围内,水域面积从308.94km2增加到337.18km2,增加了28.24km2,增幅9.14%。湖周水土流失面积由28.72km2减少到4.02km2,减少24.70km2。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影响评价区生态逐步向好,生态输水效益显现。与生态输水前(1998年)相比,2023年塔里木河生态输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3.02万km2范围内,水域面积增加431.73km2,增幅29.46%;植被面积增加0.47万km2,增幅38.10%;沙地面积减少0.52万km2,减幅43.22%。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0.62万km2,减幅38.81%。居延海生态调水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稳步好转,干涸湖泊重现生机。与生态调水前(1999年)相比,2023年居延海生态调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0.47万km2范围内,河道湖泊等水域面积增加了约2.5倍;中覆盖度及以上林草地面积增加312.26km2,植被恢复成效明显。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54.54km2,减幅10.80%,高强度侵蚀面积减幅明显,其中极强烈、剧烈侵蚀面积减幅达92.04%、99.68%。永定河生态补水影响评价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保持功能进一步提升。通过2023年3—6月汛前影像与2018年生态补水前影像对比分析,永定河生态补水影响监测评价区域约0.17万km2,增幅7.97%;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4.35km2,减幅达51.89%。

  下一步,水利部将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坚持生态优先,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全面加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巩固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坚持系统观念,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全要素协调和管理,加快大江大河上中游地区、东北黑土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以流域为单元,整沟、整村、整乡、整县一体化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大力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巩固扩大河湖复苏成果,提升大江大河大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促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依法监管,全面履行法定监管职责,落实水土保持空间管控制度,创新监管方式,加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强化部门间协同监管和执法联动,建立水土保持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的机制,严格防控人为水土流失。坚持两手发力,完善政策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探索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全面强化水土保持规划、监测、科技等基础支撑,提升新时代水土保持管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动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刘湃】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高博会”将设专区展示两岸高等教育融合发展成果

12月7日,在浙江省“四优”社区共建计划启动仪式暨糖耐量异常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培训会上,由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新闻社浙江分社联合出版的《每天医点小知识》正式发布。每天只需一分钟,读者就能了解传染病预防、慢性病管理、妇幼及老年健康管理、中医保健、急救等健康知识。

(两会声音)文创“软色情”影响未成年人 代表建议强化监管

水利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陈大勇介绍:“水利部将全面履行节水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节约用水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节约用水条例》落地见效、有效实施。”

【理响中国】切实把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建设好

培育外贸新动能方面。促进跨境电商发展。推进海外智慧物流平台建设。探索建设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海外法务、税务资源等对接服务。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推动绿色贸易、保税维修创新发展。

烟台海岸警察孙建豪:做渔民心中的“灯塔”

正月初七凌晨4点,室外寒风料峭,冬意浓浓,码头前沿一如往日的热闹繁忙。厦门边检总站东渡边检站综合执勤三队民警陈力强克服高烧38.7摄氏度带来的身体不适,对“中海亚洲”轮开展船体抽查、人证对照工作。

中欧美全球倡议发起人高大伟:弥合数字鸿沟 让互联网惠及所有人

在一些HR人员看来,仅凭经验就能看出对方是否用了AI,“有的候选人每次问问题都答不上来,沉默10秒钟后又开始流利地回答,眼睛有时候看一下屏幕左边有时候看一下屏幕右边,没办法,有了Chatgpt之后,远程面试都不需要枪手了,20刀(美元)一个月的使用费去撬动20万刀以上的工作。”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